(网经社讯)导读:5月21日,阿里大文娱集团宣布正式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,旗下阿里影业拟更名为“大麦娱乐控股有限公司”。这一消息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。此次更名并非简单的品牌重塑,而是阿里大文娱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浪潮下,对自身战略和业务布局的一次重大调整。(详见#网经社 专题:https://www.100ec.cn/zt/aldwy/)。
出品 | 网经社
作者 | 山月
审稿 | 云马
配图 | 网经社图库
一、阿里大文娱集团的更名与战略转型
阿里大文娱集团宣布正式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,旗下阿里影业拟更名为“大麦娱乐控股有限公司”。此次更名不仅是品牌重塑,更是阿里大文娱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浪潮下,对自身战略和业务布局的一次重大调整。
对于此次更名的原因,阿里方面表示从公司业务构成角度,随着过去几年公司业务版图的不断扩充,“影业”已经不能涵盖公司全部的业务场景。除了电影,还有演出、商业衍生、剧集、艺人经纪等多个业务板块,更名将更符合公司未来多元化发展的需求。
谈及为何选择“虎鲸”为代表,优酷首席运营官、阿里鱼总裁吴倩表示虎鲸身型巨大但灵活聪明,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;典型的群居动物,通过协作维系海洋生态的平衡;拥有丰沛的情感,对人非常友好。这些特质与公司追求“数智、共生、快乐”的理念相契合。
虎鲸文娱集团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,此次更名与阿里巴巴秉持的“回归初心,重新创业”理念一脉相承。集团以优酷和大麦娱乐为核心引擎,将继续推动“内容+科技”双轮驱动战略,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线上、线下全场景的娱乐体验。新大麦客户端的亮相,更是体现了虎鲸文娱在AI技术应用上的积极布局。通过AI驱动的多意图识别、毫秒级响应,以及精准的智能推荐,新大麦客户端将为用户提供更高效、更个性化的服务。
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,阿里大文娱自成立以来,已形成覆盖在线视频(优酷)、影视制作与发行(大麦娱乐)、现场娱乐(大麦网)及数字创新等领域的综合生态。
陈礼腾认为,阿里大文娱的更名,有以下三方面的变化:
首先,体现阿里子集团命名的一致性。阿里通过动物化命名构建了淘宝、天猫、飞猪、盒马、菜鸟、蚂蚁等生态矩阵。而此次阿里大文娱更名虎鲸文娱,标志着其正式加入阿里“动物系”品牌矩阵。
其次,更名后弱化了和“阿里巴巴”标签的直接关联,强调业务主体的独立性,符合阿里巴巴集团“1+6+N”改革后各业务板块自负盈亏的战略方向。且更名后进一步强化了品牌亲和力与记忆点。
最后,虎鲸文娱旗下阿里影业更名为“大麦娱乐”,则标志着其业务重心从传统电影向线下演出、IP衍生等多元化娱乐场景延伸。
二、阿里大文娱的发展历程:从诞生到更名
阿里大文娱的诞生与发展历程,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缩影。2016年,阿里巴巴集团将旗下的UC、阿里影业、阿里音乐、阿里体育、阿里游戏等业务整合,正式成立阿里大文娱板块,标志着阿里巴巴正式进军文化娱乐产业。
在成立初期,阿里大文娱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和并购,迅速扩大了业务版图。2016年阿里收购优酷土豆,使其成为国内最大的视频平台之一。然而,优酷在内容成本控制和用户增长方面面临诸多挑战,长期亏损成为阿里大文娱的“痛点”。
2017年阿里大文娱收购大麦网,进一步拓展了线下娱乐票务市场。大麦网作为国内领先的线下娱乐票务平台,为阿里大文娱在演出、体育赛事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票务支持。通过整合大麦网的资源,阿里大文娱在演出市场的影响力显著提升。
然而,快速扩张的背后也带来了诸多挑战。一方面,业务整合难度较大,各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未能充分发挥;另一方面,内容创作和运营成本高昂,导致长期亏损。2019年,阿里大文娱被曝亏损严重,成为集团的“拖累”。
2019年6月,阿里大文娱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,将UC、阿里文学、虾米音乐等业务并入创新业务事业群,大文娱事业群保留优酷、阿里影业、大麦、游戏等核心业务。自此,阿里大文娱明确了以优酷和大麦为核心的发展战略,进一步强化了在视频和线下娱乐领域的竞争力。通过优化内容策略,提升用户体验,推出了多部优质影视作品,如《长安十二时辰》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》等,优酷的会员规模和付费收入逐渐增长。同时,大麦网在演出票务市场也取得了显著成绩,成为国内领先的线下娱乐票务平台。
2023年3月,阿里巴巴启动“1+6+N”组织架构变革,将集团拆分为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独立业务公司,其中大文娱集团成为独立运营的业务集团。这一变革使大文娱集团在运营上更加灵活,能够独立融资和探索上市机会,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市场中的自主性和竞争力。
此次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,是阿里大文娱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浪潮下的一次主动求变。通过更名和战略调整,虎鲸文娱希望以全新的姿态,迎接AI时代的挑战与机遇。
三、长期亏损背后的困境
尽管虎鲸文娱在战略调整和业务优化上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从2024年全年财报来看,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,此次更名是否能够真正解决阿里大文娱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,仍需时间检验。
阿里大文娱2025年Q1营收55.54亿元,同比增12%,经调整EBITA盈利3600万元 ;此外2025财年全年营收222.67亿元,同比增长5%。经调整EBITA为亏损5.54亿元,同比收窄64%。而阿里影业(大麦娱乐)2025财年营收67.02亿元,同比增33%;经调整EBITA盈利8.09亿元,同比增61%,连续5年盈利。
陈礼腾表示,整体来看,阿里在大文娱业务的表现有所好转,但整体盈利能力仍存在不确定性,需警惕内容投入与回报的不确定性、AI技术商业化落地压力、竞争加剧与用户需求分化、成本控制与内容质量的平衡等挑战。此外,阿里大文娱的主要对手也涵盖了多个领域:在线视频领域有腾讯视频、爱奇艺、B站、芒果TV等;在音乐领域有网易云音乐、QQ音乐等;在演出及票务领域有猫眼、摩天轮等。
由此可见,阿里巴巴围绕“用户为先,AI驱动”的战略,业务已初见成效。然而,这一盈利背后,是优酷会员费上涨和内容成本压缩的结果。优酷通过减少低效内容投入,优化内容成本结构,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。但这种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仍存在不确定性。未来,虎鲸文娱需要在内容创作、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,进一步整合产业链资源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只有在AI技术应用和业务拓展上取得实质性突破,虎鲸文娱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实现真正的蜕变新生。
首先,从市场竞争来看,虎鲸文娱面临着来自腾讯、爱奇艺等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。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在内容创作和用户规模上均具有显著优势,虎鲸文娱需要在内容差异化和用户体验上不断创新,才能保持竞争力。此外,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崛起,用户的内容消费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,虎鲸文娱需要在短视频领域加大投入,以应对这一趋势。
其次,从技术应用来看,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娱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。虎鲸文娱在AI技术的应用上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,但与行业领先水平仍有差距。例如,新大麦客户端虽然采用了AI驱动,但在多意图识别和智能推荐的精准度上仍有提升空间。此外,AI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资金和人才投入,虎鲸文娱需要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上加大投入。
最后,从行业环境来看,文娱行业受到政策监管的影响较大。近年来,相关部门对影视、综艺、演出等领域加强了监管力度,虎鲸文娱需要在合规运营的基础上,进一步优化内容创作和运营策略。
在消费者端,大麦网因用户体验不佳屡被投诉。根据网经社旗下大数据库“电数宝”(DATA.100EC.CN)显示,“大麦网”存在问题主要为退款问题(55.882%)、霸王条款(19.608%)、退换货难(8.824%)、售后服务(4.902%)、发货困难(2.941%)、高额退票费(2.941%)等其他问题。
网经社旗下大数据库“电诉宝”(315.100EC.CN)显示,演出票务被投诉的平台还包括猫眼电影、大河票务网、摩天轮票务、有票APP、秀动、黄河票务、票牛、有票网、淘票票等。
【小贴士】
网经社数字文娱台(WY.100EC.CN)是专业数字文娱门户,重点关注文学、影视、短视频、游戏、动漫、音乐等娱乐内容;有资讯、数据、研究、权益等内容,提供媒体发布、报告榜单、融资、会员等服务,是数字文娱从业者、媒体、投资者、用户的首选平台。(如果您是业内人士,欢迎合作咨询加分析师微信:clt7513)